連結
使用者研究(User Research)是什麼?
明確地找出想 要訪談的對象,以面對面的方式跟用戶進行訪談。
交談之餘,我們也會走進用戶的生活環境,觀察更多用戶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原生環境有時也可以方便用戶分享一 些生活細節。
在開發一個新的產品或者是新的想法時,有三個不可忽視的重點:
◎產品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
◎技術面能不能做到?
◎是否搭配適合的商業模式?
使用者研究有四種目的:
Inspirations 得到靈感
Latent Needs 隱藏需求:用戶還不知道的需求。
Pain Points 痛點:當下的問題。
Validation 驗證:不論做什麼都要確認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在市場上是有人需要的。
如何執行使用者研究?
Understand Issues 了解問題是什麼:
在開始找解答之前,先搞懂問題。
客戶希望我們做的事後面的意義是什麼?以及其他專業知識分析。
Design Research Plan 設計研究計畫:
去哪裡做研究?
為什麼要去?
去了要幹嘛?
謹慎規劃研究計畫,為了明確研究目的行動。
Execute Field Research 田野調查:
進入環境中實際觀察,體驗使用者的生活及情感。
Making Meanings 探索意義:
挖出來的資料要怎麼重新組合成有意義的訊息?這往往是最困難的部分。
Tell Stories 說故事的能力:
這是最近特別強調的,亞洲的孩子時常不知道要怎麼好好的表達,缺乏說故事的能力。
如果今天我們沒有辦法把看到的洞見整理成客戶能夠消化、理解的訊息,我們前面做的都白費了!
會訪問的對象:
Internal Experts 內部專家:
瞭解客戶產業的專業,釐清他們面臨的問題。
Target Users 目標客群:
實際上面對面地跟使用者問一些事情(特別強調要面對面是因為也可以從用戶表情以及肢體語言得到一些訊息)。我們有個航空產業的專案就是到用戶家 裡訪談,從瞭解用戶如何選擇航空公司,規劃旅行日程到跟著她從台北飛到香港,整個用戶旅程的細節是問卷調查問不出來的。
Extreme Users 極端用戶:
做極端用戶的訪談是為了激發靈感和瞭解趨勢。
各專案面臨挑戰都不同,會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但會Follow同樣的基本原則:
Total Emergence:
表面的研究是沒有用的,要做就要做到很徹底。
舉例來說,當年日本國產車想要打進美國有錢人的市場,團隊為了瞭解市場需求,將設計師送到美國南加州讓他們體驗何謂真正美國有錢人的生活,再來設計高級汽車。
Microscope:
看事情要看得很細微,像顯微鏡一樣,找出每一個蛛絲馬跡。
Telescope:
看到細微部分的同時,又能像望遠鏡一樣的可以看很遠,做廣度的研究觀察。
重點不在解答,而是問題背後的意義。
很多事情不會只有一個的答案,解決問題的重點在於反思問題的過程,思考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解答,其他解決方法的可能性是什麼。或者是問題是不是定錯了。好的想法其實都是在反覆思辨中,從眾多種假設及點子中產生出來的。
另外一個更糟的狀況是,很多人都是在抄他人的答案。
某某人做了什麼事情很成功,或者現在好像很流行,我也要做。
這種一窩蜂不探討原因的「解決方法」通常都不會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