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系統地整理+再次閱讀也能有再次加深在腦海中的印象。
人生總是無時無刻在做選擇,目前的我們就是以前無數個微小選擇堆積而成的。
我們從小到大做了無數的選擇,
往往回顧時是否覺得有些行為真是可笑愚昧?為什麼此書叫大人學選擇?
我想,作者是希望建議讀者在看完之後,
面對各種人生關卡時,能夠運用理性和邏輯,
多問問自己假設的問題,以期可以做出對自己更好、更成熟的選擇。
(要替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別再像小鬼一樣囉)
十個思考原則。
在面對各類選擇時,如果都能以下面的原則思考一遍,
就可以有效地讓未來的人生更加順遂。
原則一:哪一個選項可以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哪一個對我將來的自由度最有幫助」
「選擇能讓長期選項增加的那一個」
原則二: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人生最可怕的地方,並不是失去現有的,而是得不到未來更有價值的那些機會。
原則三:不要在憤怒或不平時做出決定
在情緒不穩定時做的決策通常都很糟糕。
原則四:預想最壞的情況會怎麼樣,並預做準備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事情不如預期,可能會多壞?」;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承受得住嗎?」
原則五:計算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
把各選項的價值與成本、好壞列出來,再根據人生目標挑一個最接近的,
這才是大人的思考方式。
原則六:難以決定時,嘗試把狀況推到極端
把手上的選項推到極端,或把環境推到極端,看看這些選項是否還一樣吸引我。
如此也會比較容易辨識出來,自己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挑選工作時,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如果薪水只有現在的一半,我還會想做嗎?」
「如果主管不是這個人,我還會想做嗎?」
「如果從此工時會變超長,我還會想做嗎?」
「如果公司日後沒有這種規模的大案子,我會想待在這兒嗎?」
「如果我中了樂透,還會想做現在的工作嗎?」
「如果我中了樂透,會想跟誰一起分享?」
「如果我中了樂透,我還會想住在這裡嗎?」
原則七:還是很難選擇時,逼自己做些小實驗
所謂蒐集情報,可能是問有相關經驗的朋友、買相關的書籍進行了解。
更務實的方法,則是讓自己做些小規模的嘗試。
嘗試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情,一開始一定會有較長的學習曲線,
所以不要因為一兩次挫折就做出「我一定沒辦法」的結論。
可能要多嘗試幾次,才會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原則八: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與跟風
想想這個選擇真的跟自己的生涯目標、自身條件吻合嗎?
原則九:有機會,多學習別人的選擇邏輯
當你多了解別人怎麼想、別人如何面對人生選擇,就能體會一些更深層的生活心得。
這些別人的故事也會讓我們成長,讓自己日後在面對選擇時,
可以用更宏觀的策略來看待這些選項。
原則十:選錯沒關係,要有軸轉或停損的勇氣
沒有人能一次選到最完美的人生路程,大部分都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
所以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必須有「捨得的勇氣」。
第一章 職涯發展的選擇
跳脫職涯困境
====================
◎迷惘的時候,做些小實驗。
義工、實習、兼差。
◎除非很篤定,否則別念太多書。
盡快上戰場歷練才是真的。
◎不喜歡就別硬撐。
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
◎不確定是否喜歡,多試一會兒。
成就感像好酒,需要時間醞釀。
◎人生像衣服,訂做才貼身。
找出自己的優勢與動機。
未來職場的趨勢
====================
◎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只熟悉單一技能或業務,將面臨職場高風險。
◎全球化+學歷貶值加劇競爭,需要凸顯個人差異才能生存。
◎薪資M型化,科技進步導致人力需求減少。
◎鐵飯碗取決於是否擁有高價技能&對新事物的掌控能力。
能夠穩健存活的四種腳色:
====================
投資者 - 投資某事業獲取盈餘收入。
企業主 - 經營事業。
自雇者 - 專門技術,販售專長。
專業明星 - 雖是公司雇員,但有本錢處在隨時待價而沽的狀態。
工作的本質:
透過幫助他人,換取生活所需,彰顯自我價值。
當逃開不想要的東西後,
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 這才是成長與進化的關鍵。
第二章 人生態度的選擇
容易快樂的五個生活態度
====================
一、選擇那個讓你更自由的選項
選擇必須拓展未來的彈性,不該縮線自由度。
二、訓練自己不依賴他人
以平等交換為前提的人際關係才能走得長久愉快。
三、對別人好,但不要預期回報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四、預設最壞的情況,不過度樂觀
悲觀設想不是潑冷水,而是認清現實。
五、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失敗雖有痛苦外衣,但珍貴的核心就是「教訓」。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vs 順勢而為
=========================
努力必須用在對的地方,還得用正確的方法與手段。
「設定人生目標時,不該盲從或一昧追隨潮流,從自己的天賦與熱情出發。
目標的執行上,則應順勢而為,用最有效率的方法與路徑達成目標。」
前者是大方向的戰略層次,後者是行動上的戰術指導。
目標要堅守,手段要靈活!
四個思考點:
◎在這個趨勢中,是賣方、買方,還是投資方?
◎這項趨勢會有飽和的問題嗎?
◎面對趨勢變化時,我有多靈敏?
◎趨勢轉向時,轉換的成本有多高?有轉換優勢嗎?
--- 不同腳色對於看事情的角度與影響結果都不同。
端看自己現階段的腳色是甚麼,再思考要甚麼,從目前的趨勢進行不同階段的判斷。
可惜,是人生道路上最危險的陷阱
===========================
人生若只為了「可惜」,消耗掉的是時間以及連帶的機會。
世界上沒有比時間更珍貴的資源。
建立個人的思維模型
===========================
錯誤是建構思維模型的關鍵原料,
長久下來決策能夠逐漸優化,更能夠穩定地解決問題。
畢竟天分無法模仿,但思維的方法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精進。
目的是建立明確思考原則的自己,遇事時不易惶恐憂慮。
獨立思考,從懷疑開始
===========================
醞釀、反思、假設、驗證
用這四個過程來鍛鍊自己思考能力
看新聞的三種必備態度
===========================
一、看戲但不入戲
--- 思考全局,避免落入表面解讀。
二、事出必有因
--- 看到反常識的事情,練習判斷探究背後是否有沒看到的片段。
三、如果是我,會怎麼做?
--- 借位思考,對比他人的做法進而提升自己的思考判斷力。
第三章 個人理財的選擇
不買房的價值其一:延遲享受的力量
人們追尋事物,幸福感會隨著成功的逼近逐漸升高,
當完成目標時幸福感達到頂峰,但隨之反轉向下。
太早購屋除了財務壓力,也會喪失前進的動力。
人跟小嬰兒很像,只要
「吃得好,睡得好,幸福就不會少。」
→把資源放在人生中佔長時間/高比例的事物(吃&睡)
之前出現的價格,會變成後續的參考價,使人不願追價購買。
心理學上稱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多花錢未必不好,省錢也不是必然選項。
花錢能夠買到的不是只有價格,
花錢買時間、保險、便利、人情.....
第四章 創業經營的選擇
好的商業模式,除了產品外,要考慮以下幾件事:
◎目標客群 Customer Segment
◎價值提供 Value Propositions
◎產品通路 Channels
◎客戶關係 Customer Relationships
◎營收來源 Revenue Streams
◎關鍵資源 Key Resources
◎關鍵活動 Key Activity -
--- 「流程」,降低對人的依賴度。
只要流程設計夠完善,就不用太依賴員工的技能或操作問題。(如:麥當當)
◎關鍵伙伴 Key Partnerships
◎成本結構 Cost Structure
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 你的價值在哪裡? 獲得尊重與平等。
先找對人(目標接近),再決定要做甚麼。
辨識出有利的市場,定位符合市場區隔的產品,
產品不一定要做到極致(可能會賠本),至少滿足需求缺口。
廣義的成本
變動成本 - 原料
固定成本 - 生財器具
機會成本 - 不做這件事的代價
組織健康是建立在成員的互信與坦承,
前提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若有顧忌就無法誠實相對。
大家都「想去同樣的方向」,
目標必須符合彼此的共同需求,
這是團隊凝聚的大原則。
第五章 人生伴侶的選擇
個人現況:以後不知道,不過現在已經沒得選擇了XD
調適:無所謂、輕鬆、毫不勉強。
磨合:會導致吵架、需要不斷溝通,無法輕易做出改變的事。
第六章 總結
解決問題,不要仰賴道德與正義
===========================
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不把這兩個元素抽離難以真正解決問題。
條列事情發生的因果關係,簡化論點。
並假設論點是「不可挑戰的必然」或「有轉圜餘地的認定」?
進而發現背後是否有盲點,或許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只一種。
對個人選擇負責的三種態度
===========================
一、每日的責任
選擇這件事情的關鍵,是你每天都可以持續在原始的選擇上做修正。
選擇沒有一次到位,以持續修正(或說調整)的態度看待時,心態就能更輕鬆。
二、轉圜的責任
人生不是靠一次考試、一張證照、進入一個領域,從此就能高枕無憂。
千萬不要悶著頭當鴕鳥,更不要妄想一次做出睿智的決定。
張大眼睛觀察,小心謹慎實驗,根據回饋不斷調整。
保持彈性,接受市場調整自己,心態開放、謙卑、傾聽、累積實力。
三、即時的責任
人生中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
有夢想就不該原地踏步。
所有事情都需要健康來配合。
每天的細微選擇,才是造就我們最後成為甚麼樣的人。
不讓未來的自由度受限,
勇敢做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