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人生路引 --- 前人經驗智慧作為指引的人生指南書

 




人生路引 - 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在推薦序中你能看到很多衝擊內心的字句,直指無誤的描述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你是時間不多,又希望系統性吸取人生旅途中所需智慧與經驗的人,看這本書會讓你像吃了聰明藥。」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沒有自由;反覆走著錯誤的路,該準備的時候不準備,該撤退的時候不撤退,甚至還自己動手挖坑。」


「打贏人生這場仗,你需要攻略。」


「唯有拓展視野,提升能力,才有實力過好這一生, 過著你真心渴望的人生。」


「人生無法預演,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得以汲取前人的經驗,
避開滑石,閃過深潭,不致在無知中滅頂。」

最後鄭錫懋先生的這一句推薦序,為了此書下了最好的註解。

(看到這句話時真的非常打動我的心!!)





此書的六個章節,以作者自身的經歷分別為人生不同情況舉例:

(決不是單單的讀書心得索引)


1. 獨善其身,可以這麼準備

2. 開創新局,有賴觀察省思

3. 豐盛應許,來自思維習慣

4. 以簡馭繁,愈奉獻愈富足

5. 家是堡壘,先依賴後互賴

6. 兼善天下,助人不分國界


這樣的境界,與禮記‧大學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概念相呼應。

我自己先做好了,才能照顧好家庭,

家庭的照護變好,社會也越趨繁榮穩定,

自然國家也能興盛,再則行有餘力,兼愛天下。



這本書不需要從頭到尾看,

可以直接挑選最符合現況的章節閱讀。

以我個人為例,光是前三章的經驗分享與啟發,

就足夠讓我認知到,必須要先將心力放在思維升級才是第一要務。


如我們一般平凡百姓,

自然是連前三項都做好都不見得容易,

每個人的出生背景、家庭教育、資源都有所差距,

一個人從小到成年,從成年到成家,

所有的思維觀念,往往都會被身邊的人與上述的情況所影響,

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誠如 Jet Lee 投資隨筆版主提問

「如果有一天您一覺醒來變回20歲,但卻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普通年輕人,不是醫師,

也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可以支援。手中只有這本書,您會怎麼開始人生計畫的第一步?」


我就想著,如果

這些觀念在我20歲就能知道,

並努力實踐,我能避開多少個人生困境?

又或著遭逢難題時,知道該如何對症下藥,我是否就能先讓自己變好,

進而有機會影響周圍的親友、社會上的朋友更好?


人生就是在分叉路口,不斷的做出選擇,

這些選擇,成為了今天的自己。

很少有人的人生是永遠順遂平安的,不管幸或不幸。

只要相信閱讀帶來的力量,現在開始總比甚麼都不做好。


這本人生之路的攻略本,相信能給各位朋友帶來幫助。

我是這麼相信的。








第一階段書單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 說出影響力:3分鐘說一個好故事,不說理也能服人

● 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

● 習慣致富:成為有錢人,你不需要富爸爸,只需要富習慣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CS-unplugged 第一次的不插電程式課 



Computer Science Unplugged


對於未來生活周遭隨時都有電腦的下一代而言,

我認為基礎的程式教育,

目標至少是讓孩子們學習到以邏輯性的思考,

這對於了解事物的本質、拆解流程的順序,有很大的幫助。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會Coding,

但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若能具有電腦運作、分析的思維,

對於奠定孩子們更良好的學習基礎與生活能力,想必不可或缺。




有幸參加同為青創夥伴開設的不插電程式課程

原以為,不插電是讀繪本說故事?  像這樣? 



還是這樣?   

你以為的程式課程 








第一堂課

果醬三明治-說電腦聽得懂的語言


原來在國外就有這樣的課程。

從日常生活中找例子,藉由做果醬三明治來解釋程式設計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怎麼做三明治,

但是否知道從無到有的過程之中,該要怎麼拆解這之間任何可能的步驟呢?


電腦很笨聽不懂人話,

該怎麼用清楚明確的指令讓電腦可以幫我們完成事情呢?


課程設計請大哥哥當執行指令的機器人。

不過,

就算已經提示過了一些可能無法順利執行的情況,

例如,把果醬塗在吐司上這樣簡單的動作,

孩子們還是有可能會忘記要提醒 "機器人" 先打開果醬瓶蓋,才能用器具挖出果醬,

但要挖出多少呢? 

在沒有明確數量的指示下,果醬都要被挖空了也無法進行下一步。


但就是這樣,唯有反覆不斷試錯、調整修改再繼續的過程,

才能讓孩子們了解到這堂課程的教學本質,

就是期待能解決問題 / 達成目標。

了解如何將一件事情拆解細分到N種可能步驟與面向。


P.S. 機器人哥哥做的吐司,

如果能分給大家一同享用好像也不錯呀?








第二堂課

數字畫-認識像素


怎麼告訴孩子你現在手機中看的圖片,都是0跟1組成的? 

直接講述這樣的概念太困難了,

大人都不見得能懂,何況孩子們?



那就用畫圖吧!

在一堆的方格子中,填上了0與1組成的數字,

最後會變成甚麼東西呢?


有衣架、有貨車、有杯子、有房屋、有無障礙標誌.......




進階版是不同的數字代表著不同的顏色,

塗完顏色後就能出現一個代表物。 (圖: 她說那是...猴子.......?)

長得像章魚的猴子(爸爸錯亂中)


孩子們用著蠟筆拼命的填滿紙上的顏色。

格數眾多,自然是花了很多時間在填色,但也是最專注的時候。

   像素畫成品




接著,講師拿出了一本只有方塊組成的圖書,方塊動物園


只有最簡單的顏色與最基礎的特徵,讓孩子猜猜這些動物們是甚麼?

有些不難猜,

但有些看圖說故事就能感受得到強盛的想像力,令我有點驚奇。

因為大人的想像力很多時候被限制僵化住了呀,

一時之間反應真的還不如小孩。





最後的壓軸是,

一張圖代表一個按鈕,代表的是一次執行一個指令

其實就是再也簡單不過的遊戲,

如用嘴巴嘟嘟嘟、踩地板....

玩到這裡小鬼們真是一起發狂的徹底"用力"執行啊~ (感受一群小鬼用力跺著地板的震撼度.....)

如果不是在一樓有專屬的活動空間,鄰居可能早就來抗議了......囧


也就是這麼直接簡單,透過遊戲的過程中,

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學到了-----> 

讓電腦接收指令,依樣輸出結果的過程就是如此。


很感謝有這樣的課程,

課程設計過程與學習的方式有無限面向,也從中體會/學習到很多教學的想法。

也正能作為思索該如何應用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不插電的課程用一句話簡述,就是遊戲中學概念,

人性都喜歡玩遊戲,生活中都有隨處可見的遊戲化設計。


最終孩子們滿足的笑容離開,

喊著下次還要再玩,就不枉講師們的努力了,

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呀!











後記:

撰寫這篇文的同時,想著課程中的情境與教學方式,

回想著過去幾年,在大陸出版社軟體設計工作中,

這些當初設計教材的原意與做法,是否真的融入/達成了能讓孩子們,關於邏輯思維的學習呢?

OR 一貫的老師操作,學生聽,缺少了互動性、缺少了自主性的思考,最終只能變成填鴨呢?


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設計課程與教材?

我想,不是只有實體課程與軟體的二分法,一定有更好的做法,也不會只有一種解答。


回到初衷,我們希望孩子學到甚麼?  

他們要怎麼樣才能快樂地學習呢?   

從遊戲化的設計教學,真心認為是很好的做法。


甚麼東西都可能是達成教學目的的媒介/媒體(桌遊、圖畫、大肢體活動、一起做三明治...),

從孩子們的即時反應中

可以讓我們相信這樣的作法是有意義的也可行的。


有幸參加青創夥伴高水準的課程,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