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Science Unplugged
我認為基礎的程式教育,
目標至少是讓孩子們學習到以邏輯性的思考,
這對於了解事物的本質、拆解流程的順序,有很大的幫助。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會Coding,
但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若能具有電腦運作、分析的思維,
對於奠定孩子們更良好的學習基礎與生活能力,想必不可或缺。
有幸參加同為青創夥伴開設的不插電程式課程
原以為,不插電是讀繪本說故事? 像這樣?
還是這樣?
你以為的程式課程
第一堂課
果醬三明治-說電腦聽得懂的語言
從日常生活中找例子,藉由做果醬三明治來解釋程式設計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怎麼做三明治,
但是否知道從無到有的過程之中,該要怎麼拆解這之間任何可能的步驟呢?
電腦很笨聽不懂人話,
該怎麼用清楚明確的指令讓電腦可以幫我們完成事情呢?
課程設計請大哥哥當執行指令的機器人。
不過,
就算已經提示過了一些可能無法順利執行的情況,
例如,把果醬塗在吐司上這樣簡單的動作,
孩子們還是有可能會忘記要提醒 "機器人" 先打開果醬瓶蓋,才能用器具挖出果醬,
但要挖出多少呢?
在沒有明確數量的指示下,果醬都要被挖空了也無法進行下一步。
但就是這樣,唯有反覆不斷試錯、調整修改再繼續的過程,
才能讓孩子們了解到這堂課程的教學本質,
就是期待能解決問題 / 達成目標。
了解如何將一件事情拆解細分到N種可能步驟與面向。
P.S. 機器人哥哥做的吐司,
如果能分給大家一同享用好像也不錯呀?
第二堂課
數字畫-認識像素
怎麼告訴孩子你現在手機中看的圖片,都是0跟1組成的?
直接講述這樣的概念太困難了,
大人都不見得能懂,何況孩子們?
那就用畫圖吧!
在一堆的方格子中,填上了0與1組成的數字,
最後會變成甚麼東西呢?
有衣架、有貨車、有杯子、有房屋、有無障礙標誌.......
進階版是不同的數字代表著不同的顏色,
塗完顏色後就能出現一個代表物。 (圖: 她說那是...猴子.......?)
孩子們用著蠟筆拼命的填滿紙上的顏色。
格數眾多,自然是花了很多時間在填色,但也是最專注的時候。
接著,講師拿出了一本只有方塊組成的圖書,方塊動物園
只有最簡單的顏色與最基礎的特徵,讓孩子猜猜這些動物們是甚麼?
有些不難猜,
但有些看圖說故事就能感受得到強盛的想像力,令我有點驚奇。
因為大人的想像力很多時候被限制僵化住了呀,
一時之間反應真的還不如小孩。
最後的壓軸是,
一張圖代表一個按鈕,代表的是一次執行一個指令
其實就是再也簡單不過的遊戲,
如用嘴巴嘟嘟嘟、踩地板....
玩到這裡小鬼們真是一起發狂的徹底"用力"執行啊~ (感受一群小鬼用力跺著地板的震撼度.....)
如果不是在一樓有專屬的活動空間,鄰居可能早就來抗議了......囧
也就是這麼直接簡單,透過遊戲的過程中,
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學到了----->
讓電腦接收指令,依樣輸出結果的過程就是如此。
很感謝有這樣的課程,
課程設計過程與學習的方式有無限面向,也從中體會/學習到很多教學的想法。
也正能作為思索該如何應用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不插電的課程用一句話簡述,就是遊戲中學概念,
人性都喜歡玩遊戲,生活中都有隨處可見的遊戲化設計。
最終孩子們滿足的笑容離開,
喊著下次還要再玩,就不枉講師們的努力了,
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呀!
後記:
撰寫這篇文的同時,想著課程中的情境與教學方式,
回想著過去幾年,在大陸出版社軟體設計工作中,
這些當初設計教材的原意與做法,是否真的融入/達成了能讓孩子們,關於邏輯思維的學習呢?
OR 一貫的老師操作,學生聽,缺少了互動性、缺少了自主性的思考,最終只能變成填鴨呢?
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設計課程與教材?
我想,不是只有實體課程與軟體的二分法,一定有更好的做法,也不會只有一種解答。
回到初衷,我們希望孩子學到甚麼?
他們要怎麼樣才能快樂地學習呢?
從遊戲化的設計教學,真心認為是很好的做法。
甚麼東西都可能是達成教學目的的媒介/媒體(桌遊、圖畫、大肢體活動、一起做三明治...),
從孩子們的即時反應中,
可以讓我們相信這樣的作法是有意義的也可行的。
有幸參加青創夥伴高水準的課程,收穫滿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