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生活投資學:領股息、賺價差,最適合散戶的投資系統

生活投資學:領股息、賺價差,最適合散戶的投資系統






買股,選自己熟悉的公司

當對一家公司的獲利狀況、競爭者、經營者品行、未來前景,
尚未有清楚輪廓之前,不要輕易買進股票。


一個不斷創新的產業卻得面對產品售價下跌,長期投資這種公司勝算會高嗎?

要買產品或服務會因為通膨而漲價的公司 = 定價權。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投資艱辛的產業,再好的技術與市占率都會被產品售價下滑吃掉利潤。










瞄準「持續性」,避開「低回客率」

慢性病是一種醫不好但不治療又不行的疾病,所以患者需要一吃再吃。
這就是藥物的持續性。


營運關鍵字中有「耗材」與「保養」的企業,絕對是持續性賺走你的錢的高手。

長期投資的重點不僅是長期持有,公司的「長期獲利性」更為重要(一定要有持續賺錢),而「持續性」正是影響持久獲利的最關鍵因素。

掌握「定價權」,不漲停但漲不停。「失去定價權」的企業千萬投資不得。










生活投資的選股策略 - 第二層思考

要獲利,首先避免隨波逐流。較少人關切的公司,買進的價格才不容易過度炒作,

「能力圈」、「非效率市場」、「經營者思維」

「戰術上的成功,彌補不了戰略上的失敗。」身為散戶不能一昧跟風

輸家永遠只想要贏,贏家永遠想著不能輸。

想贏的心態很容易被消息面吸引而忽略伴隨而來的風險。

第二層思考以追求不虧損的動機出發,保送或許不會立刻得分,但卻是累積大局的機會。










待在「舒適圈」,熟悉度決定你的勝敗。

散戶得避免成為輸家,而不是想辦法成為贏家。

做自己擅長的事 = 能力圈,只打自己擅長的仗。

投資人該做的是去了解「自己能力圈內能理解的事物」。

★★★★★ 重要 ★★★★★
買賣的策略與持有股票後是否安心,往往才是決勝所在。

選擇適合自己個性且能安心持有的個股,才有辦法同時做到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眼見為憑、心安理得、主場優勢。










專注於「非效率市場」

有被過度高估的企業,就會有被過度忽略的企業。

誰不知道這件事? (熱門股大家都知道啦)

身為主動投資者必須擺脫從眾思考並仰賴非效率市場,才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成交量少,法人持股低,基本獲利良好,公司高層持股不低。

彼得林區完美股票的特性:
1. 聽起來無聊可笑
2. 從事乏味生意
3. 公司經營讓人搖頭的生意
4. 法人沒持股、分析師沒追蹤
5. 不屬於成長性的產業
6. 因某些因素使股價低迷
7. 被母企業分拆
8. 涉及黑社會或環保議題等謠言紛起的公司
9. 具備利基點
10. 人們會持續購買的商品、使用的科技
11. 內部人加碼
12. 實施庫藏股

總之要避開熱門股票!!! 










提升績效,集中投資是關鍵

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好籃子,然後顧好這個籃子。

如果你的隊上有Lebron James,你不會為了給其他人比賽空間而把他從比賽移除。

分散投資會增加你選到不熟悉股票的機率,

只要已經足夠了解企業營運基礎,整體風險反而比為了分散的風險還要小。

盲目的分散不見得能降低風險,反而還會拖垮報酬率。

盡量在投資前排除平庸的個股,集中買進績優的核心股。

核心持股應分散不同產業別,分散單一產業衰退的風險。

當持股數量的分母越小,每檔能獲得研究時間就會增加。當了解越深,就能降低風險。管理上也相對容易。










買進公司的股票與商品,藉由體驗商品服務來判斷公司競爭力

民生需求不受景氣影響,公司的產品不用年年創新,是值得注意的方向。

投資不要為了滿足內心期待而做(如題材概念股);投資首重「門當戶對」,
要記得自己是散戶,最好投資那些符合自身能力圈的產業,才知道該從何分析。

內需市場,關鍵要買進「無成長」或「無聊」產業的龍頭,這兩個因素都會減少新進對手的產生。










覆巢之下無完卵,先研究產業再選企業。

以邏輯上來看,防禦性的重點是在產業特性,再來才是公司。如果產業發生巨大變化,就算是龍頭公司也無法避免。

又再次提到「抗通膨」和「持續性」兩大要件正是典型的產業護城河。

在有護城河的產業裡找到具有企業護城河的公司就更有勝算。

怎樣的產業才賺錢?  先比較毛利率。










運用消費體驗掃地雷

營收缺乏持續性,不要在好消息出現時買進無盈利連續性和高度市場效率(太過熱門)的公司。
例如紅茶店、營建業營收新高、出售土地的一次性收入、










營收大增,別急著買進

用「毛利率」衡量生意好不好賺。(選擇毛利高的公司相對容易賺錢)

如果只看營收創新高買進就容易套牢。(要看毛利是否有衰退)

「營業利益率」是管銷能力的照妖鏡,避免踩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地雷。(營收高但營益率差)

「稅前淨利率」檢視業外收入是否良好,轉投資眾多的公司就要特別留意稅前淨利率的變化。










毛利、營業利益、稅前淨利率

提升毛利率,不盲目追求營收成長。營收衰退但毛利率提高,或許就是被低估的股票

營收差不見得是壞事,可能是銷售策略的戰略考量。

千萬不要選在企業毛利率下降時進場,特別是景氣循環或原物料佔成本營運高的企業。

看看營業利益(營銷能力改善)所帶動的定存成長。

如果稅前淨利持續成長,代表業外貢獻有金雞母。

用三率指標搭配書是圈內能理解的產業類別來篩選個股。










逆向價值投資法則

盈餘好消息公布後,股價有一段時間沒有反應。前提是要找出「非效率市場」才能利用盈餘慣性催化劑。

彼得林區說:聽起來無聊的股票和經營令人搖頭的生意,是完美股票的特點。

當公司宣布未來規劃時,千萬不要貿然買進,等真正實現計畫時再評估。

投資成功不一定是「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更是決勝績效的關鍵。

最簡單的價值投資判斷原則,就是「公司基本面不變,但股價大跌」

核心議題是如何在公司基本面衰退下找到逢低進場時機。










經得起颱風,但要避開地震。

要投資能預測「風險」的個股,了解企業可能的低潮或危機,發生時自然能有因應之道。

避開科技類股,產業日新月異,電子業的匯率與成本因素都難以預期。

商業模式失效、產業瞬間變遷、匯率損失、併購失敗、零件成本上升、反壟斷罰金.....太多地震足以摧毀長期持有的信心。










長期投資,先體會「持股感」

存股要尋找股性與自身個性接近的公司,才能真的達成長期投資。

單純觀察與實際買進的心理感受天差地遠,要真正持有才能得出是否適合自己長期投資的答案。

財報是企業營運的後照鏡,非財務指標是掌握未來的探照燈。

● 民生必需 - 生活類股也有會受大環境影響,如輪胎會受石化原物料價格影響
● 能靠通膨賺錢 -  無法解決成本壓力的公司,長期投資風險大。發通膨財的類股如:食品、零售通路、原物料,反之科技股受傷較多。
● 產業交集 - 網購交集-貨運業,行動支付-信用卡發行龍頭VISA
● 回客率高 - 能保證一定時間內的收入穩定
● 基金型態 - 控股公司經營事業多元,不但分散風險還免付管理費。統一上下游整合+不同行業的水平整合。
● 客戶不易跳槽 - 商品或服務須具備「高轉換成本」,擁有死忠客群。 口味習慣or主要硬體。
● 政策受益者 - 如特許產業天然氣公司,幾乎無倒閉可能。
● 老闆換人不會馬上影響營運 - 強調降低風險
● 董監持股穩定且誠信經營 - 立場才會跟散戶一致
● 科技的受惠者而非創新者 - 公司穩定存在比大紅大紫更重要。受惠者能幫公司擴大營運+降低成本。如數位銀行、自動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