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心得] 大人學課程: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


PM 像軍師、像導演,運籌帷幄、調動資源、思考解決方案。這是講師Bryan在課堂上不斷提到的概念。

(Bryan很愛拿孔明當例子,要是能有機會與他多聊三國與專案管理的關係一定很棒!)

演義中的孔明做了哪些事情呢? (演義是小說非正史)
◆ 初登場時要說服關張二將,讓團隊成員合作,案例:火燒博望坡 - 取得團隊信任。
◆ 居住荊州多年對當地天文地理了然於胸。案例:草船借箭、借東風 - 運用知識判斷有利條件、挪動資源。
◆ 守城遇司馬懿。案例:空城計 -  理解利害關係人、運用心理學,深知雙方性格與局勢制定退敵之策。






課程分三大主軸:
建立觀念:專案管理懶人包,用一張圖表解釋專案管理的過程及其中變動的應對策略。
熟悉工具:一頁式專案整合劇本,透過一張表格了解專案所需各要素:人、事、時、地、物、錢的關聯。
解決問題:前期建立觀念、學習工具後,用案例來演練模擬專案的各種變化、觀察問題、理解進度與成本。





觀念 - 找出目標與限制是必備技能

理解專案的目標與限制:每個專案的目標都不同。
例如:時間-2022世界盃足球賽場館、成本-居家DIY裝潢、品質-巴塞隆納聖家堂。

辨識關係人的利害程度以便及早控制成本
如:高架橋沒考慮到附近居住的噪音問題,事後搭建隔音牆的成本比起初期建設暴增7倍!!

專案範疇,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也稱工作包。
以終為始,這是這堂課程中首要的觀念認知,範圍定義出來,再來逐一拆招。

WBS為什麼重要?
◆ 把專案目標用視覺化、系統化的方式呈現,能讓團隊理解各自分工並用共同語言溝通。
◆ 建立進度回報的單位與結構、搭配表格能估計成本
◆ 每次專案的WBS累積,都能夠成為下一個類似專案知識管理建構的起點與資訊參考。

定義與要點
◆ 我們需要明確編碼必須要定義產出結果。它是名詞、不是待辦工作。
◆ 要能實體驗證的產出物,定義範圍才有意義。
◆ 檢核成果時,能夠輕易判斷是否完成。

以懶人包圖表為例:
1.0 宣傳、1.1 DM 是WBS、最終是否完成,依據結果來判斷。(印刷、排版、色彩、紙張)
任務1234才是待辦工作(任務/Task):如尋找廠商、比價、製作設計稿、發包聯繫.....etc

專案管理懶人包 - 資訊關聯的要素






工具 - 專案劇本 Big Table

課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在循序漸進教導大家如何建構完成整張Big Table,
可說這課程中的最大精華,是前人的心血與智慧結晶。

一表在手,手中有如萬中策

理解要徑、任務的相依性、進行排程、學會看出專案進度的不合理、成本超支與否、提早預警的可能性、實際進度估值.....

課程由淺入深的教導如何使用Big Table(工具/劇本)來看待整個專案的輪廓,
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必須要先建構本來就會隨時因應狀況而作對應調整的心態,
心態觀念建立好了,透過善用工具、流程的方式來提升效率,
搭配實務應對,定能培養大局觀與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自套用兩位創辦人常說的口頭禪,

「我得說啊」「專案管理很有意思」

課程學習心法,要搭配實戰演練才能進步。
PM像軍師,依據不同條件下找出最適解決方案,達成 多贏! 
就是PM的價值所在。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摘要整理]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2

 







產生新事物的機會也會發生變化,創新就是有意識或有組織地尋求改變。
留意發生在周遭不同以往的現象,

創新的七個機會:
1. 預料之外的事 - 還沒成立球隊就有五名經理
2. 落差的出現 - 高中沒有學習管理的環境
3. 需求的出現 - 多名經理都對管理有興趣
4. 產業結構的變化 - 金屬球棒登場
5. 人口結構的變化
6. 認知的變化 - 杯子半滿或半空的看法
7. 新知識的出現 -

這七個創新機會是互有交集,像是七個窗戶。
從窗戶外望出去的景色大同小異,但是從房間正中央看出去的七個景象則各有不同。



EX: 棒球隊還沒成立就有五名經理,這是意外的成功。
預料之外的成功是創新的最佳機會,是沒想到的成功與失敗。
能夠謙虛地接受變化,需要很大的勇氣。
對於預料之外的成功,人們往往不會發現,甚至沒有注意到。(不自覺的抗拒變化)
利用預料之外的成功所帶來的創新機會,加以分析。
邀請隊員的創新,不是叫人來打球,是問你要不要當經理?
預料之外的成功,更應該因自身事業、技術與市場定義的不同。
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成功的風險將會降低,是最能帶來創新的機會。


EX: 想學管理,可是高中沒有學習的環境。這是落差,尋求創新的第二個機會。
落差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或是應該如何卻沒做到。
落差的出現是創新機會的徵兆。


EX: 多名經理都對管理有興趣,是特定的需求。
既是落差,也是需求。


EX: 結構變化 - 出現金屬球棒
結構的變化是給產業外人士例外的機會,對業內人士來說,同樣的變化卻會帶來威脅。
實施創新的外部人士不避承受風險,就能迅速發展出強大的勢力。


EX: 掌握認知變化-發球機不是拿來打是給投手觀察要如何創新球路
杯子半滿或半空的容量都一樣,但意義完全不同,採取的行動也不一樣。
將世人所認知的半滿轉變為半空時,創新的機會就誕生了。





新創事業成功四原則:
1.聚焦市場
2.財務預估,尤其是針對現金流與資金訂立計劃。(與資金同樣重要的是甚麼)
3.在需要之前先成立高階管理團隊 - 因應適應變化。
4.創立新事業的企業家要決定自己的腳色、責任、定位。
檢視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甚麼,可看出新創事業成功的徵兆,因此是想創業的企業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創新的原則:
1. 執行創新必須從分析機會開始
2. 創新是在分析理論的同時,也強化認知。
3. 為了創新成功,必須聚焦在單純的目標。
4. 為了創新成功,必須先從小規模開始
5. 想要創新成功,必須一開始就躍居第一





創新&競爭
隨著資訊化社會進步,參與競爭的人增加了。
管理必須減少不要的工作,也要增加必要的工作,創造大家的充實感。

在競爭社會裡,創新是在競爭社會生存的最佳方式。
創新就是不參與競爭,因為新開發的領域,沒有人參與競爭。
不加入競爭,反而是在競爭社會生存的方式。



企業家
為了營利,自發性地擔任經營、資源調度工作,以產出商品的人。企業的經營者。
企業家精神,與其將已經做過的事做好,更傾向展開新事物,發掘其中的價值。
企業家會進行創新,創新是企業家特有的工具。
企業家,就是將秩序破壞、解體的人。企業家的職責是「創造性破壞」。

真實最喜歡新事物。
與其把已經做過的事情做好,更喜歡嘗試新的事,發現其中的價值,具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



指導、學習、成長
所謂「指導」,在很多情況下,對指導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收穫。
別人對自己關心的事感興趣,會感到高興;對方認真聆聽自己的話,也會令人愉快。
指導別人,意謂著自己也在學習。

對別人的嗜好表示關注、提問,向這個人學習並成長,是讓他有收穫的方式。
球隊能表現優異,不只是管理奏效,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成長」。



說服術:
聽到別人推薦或勸說,未必真的想嘗試;如果看到別人樂在其中,自己卻被禁止,反而躍躍欲試。
為了提供充實感,要先了解對方的優點,同時讓對方施展強項,得到他人的肯定。
人一聽到「只有你能做」,多半會被打動,產生捨我其誰的念頭。
如果是「可以取代你的人很多」,再優秀的人也會失去鬥志。

比甚麼都重要的是企業家的經營策略。
若能從顧客端去思考效用與價格,從顧客特有的狀況與價值著手,成功的機率會明顯提高。
「說服」是告訴對方會有甚麼好處,對對方知道「你會獲得這些」而接受提議。


規模:
「最大」未必是好事,應該追求「最適」。
規模龐大的構想,試圖在產業引起革命的計畫不會順利進行。必須以特定市場為對象,展開小規模的事業。
否則調整與改變會耗費太多時間。
創新很少在初始階段就正確定位,為了易於調整,要控制在小規模,需要的人才與資金也較少。



決策:
不是在全體一致通過的情況下,進行管理上的決定。
要先讓對立的意見產生衝突,讓不同的見解形成對話,從相異的判斷中做出選擇,最後才實行。
做決策的第一原則:沒有對立的意見時,不要急著做決定。



篩選合適的人
從A到A+:「偉大的企業是先聚集人,才決定事業」。
人才不是最重要的資產,「適當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不適當的人會妨礙組織發展)

要怎麼做才能讓練習時無故缺席的球員自動歸隊?
來這裡的進入甲子園為目標,還要通過困難的入學考試,所以基本上一開始就沒有這樣的學生。
因為練習時無故缺席,損失最大的是當事人,他自己應該會察覺。

我不必命令他們,只要教練開始跑,他們就會自動跟著跑。
說不定這就是提高鬥志的方法,哪天我跑不動了,我想就是辭去教練職務的時候。



管理
管理是為渾沌的事情建立秩序。
管理的條件之一,就算經理人不在,組織仍能持續運作。

目光不放在他人的缺點上,只有盡力解決問題。
符合杜拉克所說經理人不可欠缺的資質中「正直」的品格。

管理是不著眼於弱點,藉組團隊之力截長補短。
教育是關注弱點,試著克服。
成長不只是發揮長處,也包括克服弱點。
著眼於缺點多於長處的人,不能任命為經理。
只注意到做不好的部分,無視於成果的人,終究會使團隊的士氣低落。



其他
詢問本身就在傳達訊息

所謂骨氣,就是信念吧,對我來說就是「不能扭曲的正確的事」。
只要自己的信念不與他人的信念衝突,事情就會順利。

破壞性的創新,所有投手都會投一種破壞性的變化球:110KM的蝴蝶球。(太扯)
所有投手幾乎都能完封對手,根本就不是比賽,連「競爭」都不成立,不用競爭就能獲勝。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文章分享] 擔任主管常見的 16 個挑戰與解法




擔任主管常見的 16 個挑戰與解法

文章出處於商業思維學院



我的回顧(常見情況):

● 信任,鮮少有人能夠單打獨鬥把事情做大、做好,因此建立信任感我認為是不管在哪個位置都必備的,否則該如何推動事務、說服他人合作呢?

● 失望,我也有過對於信任的人感到失望的時候,從這裡我學到的經驗,對人還是要秉持信任,但不要過於天真

● 熱忱,曾經有段時間很難維持熱忱,完全命中。當時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雖然事後回顧磨練是成長的養份,但是若能找人聊聊調整心態與做法,肯定不會如此辛苦。

● 加班,越來越長的工時,承擔的責任變多了,自己的時間變少了,會好好研究 OTPR

● 離開,歌詞是這麼說的:離開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 最近才經歷過 -- 與團體這輛車的方向不同,只有盡早下車才是最好的做法。儘管會不愉快,但無可避免。

● 人才,本來就難找,難找的是能融入適合團隊的人,不是最厲害的。 

● 決策,沒有標準答案,肩負的責任與難處,不足為外人道也。

● 妥協,管理&政治、本身就是一種妥協,你能用甚麼來換取長遠的目標呢?

● 衝突,價值觀不同肯定衝突,能把重心放在更重要的地方上嗎?  如果價值觀對當事人就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取捨/拔河了。

● 有責無權,專案需求這個情境倒是很常遇到XD   如文中所說,老闆各有考量,那就只好.......請公子獻頭吧!  (smile)



--------------------分隔線--------------------



還沒遇過或鮮少遇到,假設情境該怎麼處理。

● 自我懷疑,我很少有這種情境,只想著該怎麼克服。或許將來還是難免遇到,自我對話提振信心 & 尋找前輩/ 前人分享面對難題的心路歷程,終究有機會能解決。

● 夾心餅乾,不論是否職場,人嘛~ 難免都會當個幾次夾心餅乾,除了換位思考與溝通外,分析利害得失給當事人參考,站在對方的利益來說話,會是有效推進的方法哦。

● 越級管理,這真的好雷!! 多頭馬車要聽誰的?  認同 Gipi i的作法,若能兩邊直接對話最好,誰都不得罪。但若不能,在能力範圍內我還是會先評估後再確認準備方案 & 告知進度給兩位上級。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跨領域轉職





經理人文章 - 

「跨領域轉職,等於打掉重練?放棄耕耘 9 年的專業,我才發現「穩定」是種錯覺」


「你為什麼想離開?」

「你為什麼想跨到不同領域?」


對於文章開頭的兩個提問,自問自答。

經過一段時間以來的探索,我發現自己...

比起程式設計,我對於專案管理更為擅長、更感興趣。


我認為專案管理是一種生活思考的模型,使事情盡可能地在規畫之中進行發展,

縱有意外偏離軌道,也有對應的餘裕空間與執行修正計畫(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儘管職涯中並沒有真正擔任過PM一職,但如此思維、與執行力早已落實在日常中:

小孩教育規劃、家庭生活細節、球隊社團經營管理,無一不是有著這樣的影子。

內人說我的行事風格根本就是Prevenger, not Avenger. ( Prevenger出處來自於Avngers Endgame)


既然如此,

何不以過去的經驗與專業為基礎,嘗試挑戰新的領域?

職涯不見得只有一條路,我相信突破框架的思考,可以帶來人生不同可能性的改變。

 

人生至此經驗的積累,淬鍊後的做人處事智慧,會使我成為更成熟的大人。

與不同專業的夥伴們共事,貢獻我的熱情與所長,這是我人生中所追求的其中一塊拼圖。

儘管Roadmap可能會有需要調整,也會遭遇失敗挫折,然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過去被定義的穩定或已不復存在。


想到 Reid Hoffman 說,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

這是一種終身持續自我成長/調整的承諾,也期許未來自己能秉持初衷。

初心を忘れない 








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從棒球看專案管理 – 管理上遇到的挑戰,「人」






回顧過去,人生中持續長久以來都沒中斷的事,就是棒球了。


我喜歡棒球充滿變數帶來的回饋,它總是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奇發生;

與我長時間累積努力於此面得到的成就感,不論是技術體能、待人接物、溝通協調、管理實務。

陸續待過幾支球隊(公司),從單純夢想能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到現在能熟悉球隊各種大小事務,

體會並確信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經營球隊,打造一個能讓大家能有團體共識,一起揮汗努力的園地,

我相信這是值得投注心力於此的地方(定義專案目標)

儘管業餘棒球不是工作賺錢,但從中所得到的回饋滿足,卻也絕非單純金錢所能衡量。(成就感)

 





要維持經營一個團隊,真正的危機不是無球可打(做不到生意)而是沒有足夠人員能夠維持運作。

影響人數的因素很多,傷勢、工作、家庭因素…..

最大的問題是,

球隊走向會變換而個人的意向也是如此(公司政策vs個人生涯規劃)

當公司走向與個人意願不符之時,分道揚鑣是理所當然之事。 此時就是管理所要面臨的考驗。

 

 


從過去到現在,都不免遇過人員流動、人手不足、

甚至是內部發生歧異爭執導致人員出走的現況。(專案中必然發生的問題)

團隊維持不易,如何鞏固向心力 & 維穩團隊?

整理幾個經個人體悟認為團隊/專案管理中的重點如下:(以下的「他」可能是複數多人,也可能是單獨一人。)




1. 找到對的人上車

每個團體中必定有一個讓組織前進的大方向,這個主軸是必須由中心領導者所抱持的共同信念。

每位新加入的夥伴,都要先確定雙方的目的地是否相同(認同or配合組織願景)

如果發現南轅北轍,途中也必定有人要提早下車。這是個人與組織管理中都需要互相理解之處。

「對的人」不一定是最厲害的人,而是能與組織價值觀同方向的人,

藉由觀察、溝通與調整,適才適所,才能發揮個人能力與團體合作的價值。(最常見的例子可說是MONEY BALL這部電影)

 

他無法提供戰力(工作能力與價值)、組織也沒有任何理由撥出資源給他,

雙方若不能互相提供價值,當其中有一方認知不同時,通常結果不免走到有一方必定要失望離開。

反之,則能夠盡可能維持長時間的互相依存關係。(組織與個人之間是彼此依賴)

 

 




2. 車子行進方向變更了,原本的乘客要換車嗎?

新的領導者上台,未必總是蕭規曹隨,管理風格也可能丕變,原本的老臣還能安穩過日嗎?


他鮮少出現,總是有理由缺席,每次上場也難以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現(工作表現低落)

身為領導者在無法與其溝通,也必須要兼顧其他同伴的權益之下,只能做出冷凍的選擇。

然而,以資深員工自居的他,認為自己表現優異,認為管理者德不配位,

卻渾然不知團隊走向早已與心中期待大相逕庭,無法看清事實最終也只能黯然離開。

不定期地確認個人與組織的走向,盡早溝通規劃,是對雙方都好的做法。(方向錯了,就請下車吧!)





 

3. 勢不可使盡,山水有相逢。

AB因某種糾紛而形同水火,最後自是破局了,以此分成兩派的人馬也因此拆夥,團隊也幾乎是半死不活。

多年後在某處同樣的戲碼又再度上演,這次不同的是,雖然人員出走,雖然依舊面臨解散危機(專案即將失敗)

但離開場外、情誼還在,並未惡言相向,對於棒球的熱情依舊沒變;

只是彼此的方向不同,從此兄弟爬山,各自為理想努力。

最後憑著核心理念相同的夥伴們一起用盡各種徵人方式,重新招兵買馬,得以讓團隊持續維運(克服問題)

團隊難免有意見分歧,即使無法共事,也真心給予對方祝福。

若非仍珍惜情誼,又豈能在日後遇到難題時,獲得對方的協助呢?  









專案要能順利完成,個人最深刻感想是,

不論是內部成員或外部關係人,盡可能瞭解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想法與需求。

只要能掌握住這個要素,事情就算能成功一半了。

● 專案目標 & 團隊願景

● 最難以預測掌握的因素 - 「人」。

● 讓合適的人上車,目的地不同的乘客請換車。

● 將車開往目的地 – 組織價值觀一致的夥伴才能驅使團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