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敵我之間: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3



這是講述秦朝的一系列套書
第一本講秦始皇的抉擇,為了達到目標可以讓理智在於感情之上。
第二本說秦人祖先為了生存與自強,做了多少的努力。(變法與國家風氣也有很不好的地方)
第三本則是討論贏政用人的結果與他的對手。



 「不識其君,則視其使。」

要知道領導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用人。
而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除了看他本人的條件外,還要看他碰上了什麼樣的對手。



本書讀來輕鬆,把它當作故事來看,
從描述的主角心境上看他做出了甚麼樣的抉擇,
又看作者呂老師是怎麼評價這些古人。

終究不離呂老師在第一本所說過的話:

凡事若總把感情放在理智之上,終究失敗。





前半段 - 李斯與趙高

從他看到老鼠在廁所與穀倉之間的心境感嘆,
就註定了他日後的命運。

一切就只想要富貴權勢啊!
被利蒙蔽眼睛,趨利小人得到被腰斬結果只是剛好。

讓我略感驚訝的是趙高能看穿李斯欲望,
說服李斯的分析利害得失,
也代表他的口才之佳與心思縝密,
只是多行不義,終自斃。







第二部分 - 燕太子丹

在秦國當人質時飽受屈辱,
一心只想復仇刺殺秦王,
連整個燕國都可以賠進去,
標準的衝動派,做事沒經腦子。

想做到如此大的目標,卻不能忍耐,
急功又不願付出真正的代價。
就算荊軻刺殺成功?,
誰又能保證,燕國或是你自己就能平安無事?

勸戒田光不要洩密,但最後害得田光自殺。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件事,
如果不是本意,那就證明太子丹愚蠢,讓田光誤會。
如果這是本意,那就是十足的虛偽小人了。
這種貨色怎能算得上秦王的對手?







最後一段 - 秦國與秦王

秦國法治嚴明,有好也有壞。
好處是大家都能遵守不敢違背。
壞處就像是一台車明知前面是懸崖,卻一直往前開。
當這個政策有誤時,卻沒有人可以挽救。

設立嚴格的規矩之前,必須要先想到補救的辦法。


贏政本身是可憐之人。
童年悲慘,親近之人屢次背叛,
形成他的猜疑暴戾性格。

有句話曾說,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這樣的人生,
又有多少是他所能夠抉擇?







佳句摘錄

◎甚麼是戒之在得?
其實就是「戒之在貪」。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易經‧繫辭傳>

你喜歡甚麼樣的人來做你的朋友,
就改變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你改變不了別人,但起碼能改變你自己。


◎智者考量事情,向來是「未慮勝、先慮敗」。
如果不能承受失敗的代價就不要去做。
這就是「身必安而後行」。

發動戰爭永遠只能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會打贏!
這就是「事必成然後舉」。


◎給人恩惠是一門學問,別讓對方感受到是施捨,尊嚴受辱。


◎做一件事要成功,最好專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